第十九章:九子夺嫡-《浅论满清》
第(2/3)页
索额图是五年前(康熙四十二年五月)被“妄行议论国事”的罪名,被康熙逮捕,下狱后,不久死于狱中。索额图死后,他的罪名由“妄行议论国事”扩大到“密谋大事”,但是如果真的是“密谋大事”,怎么会只是拘禁而已呢?我们之前是说康熙重情,宽柔,但那是对于贪污腐败的处理方式,这种谋反大罪,只要沾上一点,那都是宁枉勿纵的处理方式是最有效的。
至于说太子胤礽想要为索额图报仇,更是冤枉之极,这显而易见,出自于明珠党人的口吻。
康熙废了太子后,觉得让胤禔一个人看守还不够放心,加派了皇四子胤禛共同负责,当时胤禛只不过是个贝勒,第二年封为雍郡王。
胤禔知道自己没有什么机会当上太子,但还是要与胤礽为敌,雇了个喇嘛,使用邪术让胤礽发疯,至于胤礽是不是真的发疯,为未可知了。胤礽被废后,他向康熙提出两个意见:皇八子胤禩有帝王之相,应该封为太子;皇上如果想要杀掉胤礽,不必亲自动手。
康熙听到自己的大儿子说出这样的混账话,顿时大怒,将胤禔关起来,而且从此以后,对于八子胤禩也存在成见。
而明珠最想要立的就是胤禩,曾叫王鸿绪正式保举胤禩,摸到了康熙的逆鳞。然而康熙不知,胤礽的问题,明珠正式幕后元凶。
这个胤禩是个怎么样的人物呢?他的母亲叫良妃,出身不可考,胤禩这个人还是非常有才能的,雍正的“上谕”我们也可以看出。
康熙废胤礽后,把内务府总管凌普免职,抄家,任命胤禩“署内务部总管事”。
胤禩的小圈子呼之欲出了,朝中的若干大臣:像阿灵阿与鄂伦岱等人,还有若干皇子:如胤禔及胤禟、胤娥(其实是礻旁,但我找不到)、胤禵,是一直与胤禩交好的,他们见到康熙让胤禩担任要职,便认为康熙要立胤禩为皇储。有一个一开始便看出胤禩有帝王之相的相士张明德,喜不自胜。
结果没过几天,康熙说胤禩“柔奸性成,妄蓄大志,党羽相结,谋害胤礽”,再度引发雷霆之怒,将胤禩免职缉拿。将相士张明德交由议政王大臣审理,审理后被判处凌迟,依附胤禩的镇国公普齐也被革去公爵。
康熙接二连三的处罚了三个儿子(长子胤禔、太子胤礽、八子胤禩)之后,颇为后悔,不久又释放胤礽,居住在咸安宫,也恢复了胤禩的贝勒爵位,但胤禔一直都被圈禁(直到雍正十二年病死)。
康熙四十八年,康熙又将胤礽立为太子,接近四年后,康熙五十一年九月三十日,却第二次把他给废了。这一次的罪名是他替步军统领托合齐等几个获罪的贪官僭通消息。
康熙这次将胤礽的太子废掉,但仍在咸安宫居住,但不允许出去,也就是拘禁。康熙说“胤礽仪表、学问、才技俱有可观,而行为乖谬,不仁不孝,非狂易而何?”康熙直接把胤礽说是疯了,但是疯了的原因呢,康熙不是说他得了精神病,而是说他交了坏朋友,导致思绪错乱。
又过了三年,康熙五十四年十一月,胤礽不耐烦被拘禁的日子,用白矾水写隐形字叫人带出去,给普齐,让普齐运动朝中的大臣,事后可以封他大将军。这也确实是昏了头的行为了,且不说普齐是否愿意了,就是三年已然过去,朝中大臣的变动何其之多,你又怎么能运动的了呢?结果就是普齐又吃了苦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