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技术性能指标显得落后,飞机型号下马失去使用对象,而形成“停止投资,总结经验”的历史结局。 J-9下马了,但军队的现实需求仍然存在 于是1984年J-10正式立项, 成飞在具体方案研究上,确立了符合世界第三代战斗机潮流的整体设计思想和气动布局, 同时充分运用国内前期预研攻关和大量的技术储备, 推行符合世界潮流的设计思想和和技术管理方法,制定了全机各系统自上而下进行综合设计, 自下而上进行综合验证和试验, 各大系统都必须由总体设计单位综合的研制总思路。\t 这些重要的技术措施,对保证J-10战斗机研制成功、提高我国航空技术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启动研制后, 强化了J-10项目的工程管理管理,要求工程全线实行设计技术状态动态管理和跟踪控制。 在进入90年代后, 世界局势的变化对J-10战斗机的研制产生了巨大影响。 刚开始时,J-10是一个中西“亲近”的项目,得到了美国的一些技术支持,但好景不长。 随着八十年代末一系列事件的发生, Z国没有了从西方获取技术支持的途径,于是转向同样具有雄厚航空实力俄罗斯寻求技术支持。 按照原来的历史, J-10项目将会引进俄罗斯的AL-31F发动机,起初只是应急之用,以便J-10项目能够继续下去, 可却事与愿违, 与J-10配套的太行发动机一直被寿命短、可靠性差等负面因素所困扰,,难以正式服役, 更别说是装备在单发战斗机上了。 直到进入21世纪20年代才装备在国产双发重型的J-11B上,至于装备到J-10上则是到20年代中期, 是J-10的最新改进型J-10C。 但如今不同了, 因为银河宇航的横空出世, J-10项目并没有引入俄罗斯的AL-31F发动机,而是直接使用银河宇航的GF-90涡扇发动机 再加上有银河宇航提供的技术支持, J-10项目进行迅速。 原历史是1998年首飞,如今首飞时间提前了三年多。在军方的计划中,J-10将作为F-21的补充, 采购数量不会少。 重型战斗机性能是先进没错,可实在太贵了,即便是财大气粗的美国依然要为F-15找个搭档, 就是F-16, 何况是拮据的Z国军队。 按计划,J-10将主要装备空军部队,后期海军也会适量装备,最终装备数量将超过F-21。 此外,已经制定了多种改进型号的计划。 言归正传, 四代隐身战斗机的研制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难度也非常之高,远不是研制三代机可以比拟的, 在原来历史中, F-22从1991年在与YF-23的竞争中胜出,到2005年最终服役,前后共经历了15年的时间, 要知道美国的航空工业可是世界最强的, 尚且如此, 更可况是其他国家。 银河宇航虽是踩着前苏联的尸体发展起来的,但科研实力肯定没法跟美国整个国家相比。 哪怕美国的科研实力是分散的。 当然,F-31项目可以沿着米格1.44的方案继续研究下去,这样能节省很多资源和时间。 毕竟米格1.44已经制造出原型机。 但米格1.44已经落伍了, 在隐身性能、超机动性、航电系统和信息感知等方面,米格1.44都严重落于竞争者F-22, 这样一款战斗机已经失去继续研发的必要, 最多只是作为技术参考。 而以银河宇航如今的科研实力F-31应该要20年才能服役,可问题是卫雄不想等这么长时间, 如此一来就只有一个办法了—— 寻求外力帮助。 然而当前全球只有美国一家在研发第四代战斗机, 合作肯定是不可能的,没看见连美国最大,也是最亲密的盟国英国都被排除在ATF项目之外, 因此卫雄给东厂下达了命令, 既然常规方法不行, 那他就只能用一些非常规方法。至于他为什么选择YF-23,而不是最终赢得竞标的F-22? 首先是舆论普遍认为YF-23比F-22先进; 其次是安全性。 F-22赢得竞标后,项目转入了正式研发阶段,与此同时,整个项目处于美国军方的严密监控之下, 以科研人员为例, 参与项目的主要科学家在项目期间严禁出国,除非获得批准,即便在国内旅游也要申请, 而YF-23已经落选了, 诺斯罗普组建的研发团队已经解散。 谁所有技术资料被锁进了档案室,只有获得授权才能调阅,但监管肯定要比F-22项目松得多, 行动起来成功率自然高得多。 在卫雄的预想中, 只要能获得YF-23的技术, 哪怕只是部分关键技术,结合了美苏两国最尖端航空技术的F-31项目,推进速度必然能大幅提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