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触景生情-《烈火重生之君临天下》
第(2/3)页
“诗言志、歌咏言,”周培公苦笑道,“我的一百首诗,不及这姑娘一首理曲!”至此,他痛心地低下了头道:“方今下多事之秋,正是英豪拍案而起、建功立业之时,我却拿几首酸调子与下流斗方名士角逐胜负、换饭吃,这是什么格调?想起来懊悔不迭,哪里就配龙兄仰慕呢?”
康熙万想不到他如此自责,倒觉不安,又无可安慰,便问道:“你今科会试为了什么被黜的?”
“惭愧,犯了圣讳。”周培公看了一眼康熙:不过十七八岁吧,神态安详,举止落落大方,穿一件灰府绸截衫,普普通通的旗人打扮,只不知他为什么问这个话。周培公见康熙似乎并无恶意,便叹道:“文章憎命,只多了这么一点,有什么办法?”
康熙不禁一笑,便道:“这试宫也太不通情,帮着把那一点贴了不就罢了?”周培公道:“当然也有那么干的,那都是有头脸、有门路,下面打点过的,我没那个本事,也不屑于这么干。”康熙便道:“这也是真的——不过你身怀力万金之书为什么不用呢?”
“万金之书!”周培公问道,“什么万金之书?”
康熙盯着周培公,意味深长地道:“收信人明珠乃是当今子驾前宠信近臣,言必听、计必从:写信的伍次友乃子布衣师友,一语有九鼎之重。等闲督抚大臣还难得他一封荐书呢!这样一封紧要书信,你为何不投呢?”
周培公吃惊地抬起头来,他还是第一次听到伍次友的真实身份,但不晓得这个年轻人何以知道得如此详尽,想了想笑道:“大丈夫取功名当光明磊落,只可直中取,不可曲中求。我岂肯以七尺之躯,向权贵折腰?”
“唔。”康熙若有所思地笑笑,“你这份志气诚为我辈读书人中之佼佼者了——方才在厅上扶乩,听你来,好像你不但能文,武事必也是好的?”
“拔山扛鼎我是不能的。”周培公道,“但我自幼熟读兵书,观象、明地理、识风角、用奇门,确也略知一二。”
“先生学了屠龙术,却无施展之地。”康熙听他口气大,略带揶揄地笑道,“岂不有些文不对题?方今下太平、四海归心,并无刀兵之事呀!”
“太平?”周培公呵呵大笑。
“你笑什么?”
“北有罗刹掠地烧杀,西有葛尔丹勾结青藏,擅自称王,南有三藩离心离德,东有台湾骚扰海疆,子政令不出江北,登京华之城瞭远,四面烽烟缭绕、八方画角悲凉,此内忧外患之时,何来‘太平’二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