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定策-《三国之续汉雄心》


    第(2/3)页

    不过要说富,除了徐州东海的麋氏之外,当时还有河南开封的郑泰,家里有田四百顷。

    一顷就是一百亩,四百顷就是四万亩,这些才是真正的大豪族。

    得到吕虔的许诺,刘达又到太史慈军中,带上赵云,领着五十名骑兵急奔任城,去见李乾。

    李姓是兖州大姓,影响力自然不言而喻。

    虽然他们不像东海麋氏那样一家主万家奴,但他们数千家聚在一起,相护相帮,要凑出几千石粮应该没问题。

    刘达现在想要的,是他们李姓的态度,只要他们支持,其他大姓也会跟着支持。

    有了这些大姓的支持,自己又有兵马在手,兖州就乱不了。

    李乾现在是守任城相,任城只是个小郡国,只有三个县,因此他虽然不善理政,却也没什么大事。

    听闻刘达亲至,李乾带着儿子李整急忙出城相迎。

    刘达没有和他废话,直接说明来意。

    李乾想了一下说道:“我们李姓在乘氏有五六千家,平均一家出两石便有万石,将军,我们李姓保证可借出一万石粮。”

    “我知道你们有不少农户存粮仅够自用,不可强逼他们借粮,量力而为即可。”

    “将军放心,这点我懂,我们大户可多借,贫户可不借,凑出一万石粮还是可以的。”

    听他这么一说,刘达觉得也没问题。

    谈妥之后,刘达又带着赵云等人连夜赶回昌邑。

    李乾也派李整回乘氏筹措粮食。

    有了程昱、吕虔和李乾这三家支持,刘达觉得已经可以在议事时提出借粮之策。

    第二日中午,刘达带着赵云赶回到昌邑。

    刘岱和别驾治中还有各郡曹掾已经在议事厅中,不过他们没有议出结论,全都在等着刘达回来而已。

    兖州的这些僚属都知道,虽然刘岱是兖州牧,但重大决定,大多都是听从其子刘达的意见。

    刘达进到议事厅时,众人只见他眼袋肿胀,神情疲惫。

    “文弘,如何?”

    刘岱一见到儿子就急问,显然已经等得很焦急了。

    “父亲,你还未与他们说吗?”

    见父亲摇摇头,刘达接着对众人说道:“诸位,东平之乱,皆因缺粮,若平此乱,则需有粮,此事昨日已议,诸位皆已知悉。然而粮从何来?以我之见,当今之计,唯有向州中存粮大户暂借粮食,以供东平屯田之民捱至收粮之时。”

    “我赞同文弘此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