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交心-《三国之续汉雄心》
第(2/3)页
当高阳得知出城相迎的乃是屡次率兵打败他们的刘少君时,连忙下马跪伏拜礼:“降帅高阳拜见刘少君。”
周寻跟着下马伏拜。
刘达下马扶起高阳,言道:“高帅请起,你们愿降,说明你们亦是不忍眼看着乡亲们战死沙场。我与子义皆是青州东莱人,又何尝忍心看着青州乡亲死于眼前。你们既愿亲身来降,使君信你们之诚,故此特命我出城相迎,亦示使君受降之诚,二位请随我入城拜见使君吧。”
高阳起身后又向刘达拱手道:“刘少君几次纵归我黄巾伤兵,可见少君之仁,降于仁者,高阳岂能不诚!”
“太史慈太史子义乃是东莱黄县人,你们应当听闻过他之名吧?”
刘达拉着太史慈向前一步,对高阳问道。
“自然知晓,当年子义曾为郡中往雒阳劫毁州章,东莱郡中人人皆知,在青州亦是颇为闻名。”
太史慈摆手笑道:“此非光彩之事,不提也罢。”
几人闻言皆笑,尴尬的气氛稍为缓和。
进到城里,刘达带着高阳和周寻前去拜见刘岱。
谈妥受降事宜,刘达提议高阳留在寿张,太史慈和周寻回东平陆收抚黄巾士卒,并让二人择选出三万精壮士卒,编为青州军,由刘达亲自统率。
太史慈和周寻,还有一营营帅许德各领一万人马,三人皆升为将,千夫长为校尉。
这三万人相随而来的家属同留兖州,其余人则全部遣回青州。
战乱时代,人口是战争资源,有人便能有兵有粮,刘达也想多留些人下来,可是人留下来就得吃饭,目前靠兖州之粮难以养活那么多人。
即使是让他们开荒屯田,可是从开垦荒地到真正收获,有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他们的粮食问题就难以解决。
而那三万精卒的家属留下,一是确保这些兵不会背叛,二是让他们无后顾之忧。
高阳做为渠帅,对黄巾的号召力比较强,把他留在寿张,其实等于是软禁,防止其会率众背叛,也让其他营帅有所顾忌。
把太史慈和周寻送出城外,刘达拉着周寻的手道:“周将军……呵呵,你觉得周营帅好听还是周将军好听?”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