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但是不管是法家还是始皇帝都很看重秦律的普及。 百姓可以不读书,但是一定要知秦律! 那么,有了造价足够低廉的纸张以后,有没有那么一个可能,家家户户皆有一本秦律? 有没有一种可能,大秦高达数万的庞大的吏员队伍,都可以轻易读到大量的法家书籍。 大秦想印什么就印什么,想刻什么就刻什么! 光有造纸术,对于始皇帝而言只是多了一个可以取代竹简的工具,一个比竹简更加轻便廉价的书写工具。 可是要是和印刷术联系起来,意义可就不一样了。 “陛下……眼下天底下书籍多为孤本,不知多少寒门士族,只剩家学一卷……有的甚至家学全失,字都难以认全。为了能够学习,他们大多数会成为贵族的门客……或者成为游侠,或者师从百家,尔后,才是成为吏员,亦或者为官……” “大贵族供养门客学习知识,挑选认为优秀的寒门士族来进行培养,而作为学习知识的回报,寒门士子则会……”赵泗还未说完,就被始皇帝打断。 实际上,赵泗说的很含蓄,因为他不知道始皇帝对于普及教育这件事怎么看。 当然,赵泗才没有异想天开在这个时代玩全民扫盲,普及教育到百姓。 明清时期都得小地主才能供养出来一个读书人呢,秦朝?凭什么? 赵泗所说的寒门士族,那是货真价实的贵族,只不过是家道中落,百里奚就是其中代表。 寒门,你也得家里有门不是? 这群寒门士族,因为身份低微,家道中落,只有三条路走,一,成为贵族的门客,二,学艺百家,三,成为游侠。 诚然……这个时代大多数书籍都是孤本,秦王宫一定有没有收录的孤本藏书。 但是! 秦王宫的藏书量大啊! 以往,寒门士子受限于家道中落,家传尽失,只能先成为百家弟子,或者成为大贵族门客,才能继续学习上升。 也就是说,当秦国用得着他们的事后,他们身上大多已经打上了势力标签。 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大秦可以尝试凭借丰富的藏书量和印刷技术和造纸技术,踢掉中间商,自己赚差价呢? 事实上,秦国一直都在做这种事情。 譬如秦国的吏员培训制度,秦以军功进爵制度为根基,战场立功到一定程度,停战之时,或可被举为乡亭之长,或可被拔为小吏,由县府统一进行吏员培训。 秦国基层吏员队伍出身干净,没有过多驳杂的势力标签和复杂且旺盛的需求也是秦国能灭六国的核心所在。 七国皆变法,唯秦能贯彻到底,优秀的基层吏员培训和选拔机制才是原因。 这群出身干净的吏员诉求很简单,上升,政治诉求比较单一,背后又没有太多复杂的人情往来。 而六国的基层吏员,要么是哪家的门客,要么是哪家的弟子……要知道基层吏员才是改革落实的执行者! 身上打上各家各派和大贵族标签的基层吏员,如何能够维持改革变法? 可惜……似乎始皇帝对自己说的话并不是很感冒? 不应该啊……赵泗眉头微皱。 (冇了,明天请个小假陪老婆去下医院,我看看忙完后来不来得及。)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