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们生在海上,住在船屋里,死后海葬,一生很少踏足陆地。 对于水星,潮汐,日月星辰,都非常了解。 可能是数千年来都在海上游牧,他们的基因和身体为了适应海上生存的环境也有了变化。 肚子里的脾脏,都比生活在陆地上的人要大好些。 为了能捕获更多的深海鱼类,很多巴瑶族人在孩子出生的幼年时期,会将他们耳朵的鼓膜刺破。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轻在水下带来的压力,便于长时间在水下狩猎。 论对海洋世界鱼类的了解,还得是他们。 七日后。 一周里最后的一个工作日,尤大娘子正打算整理完病理就提起下班摸鱼。 还没整理完,就听到了不远的收购中心传来了闹哄哄的声音。 声音中有口哨声,惊呼声。 爱看热闹的她,双腿比脑子跑得还要快。 刚走进收购中心的大厅,她就被眼前的情景给镇住了。 不是没见过个头大的鱼! 但是,这一条,目测有两米多长,好几百斤重,需要四个壮汉抬着走的巨型怪鱼,是真没见过。 没有度娘,只能用扫描系统。 很快,她就知道了这条怪鱼的名字——龙趸。 属于石斑鱼的一个品种,后世还有渔民叫这种鱼为猪羔斑,意思是像猪和羊羔一样大的石斑鱼。 据系统介绍,一条长到两米长的石斑鱼,它产生的吸力,就足以将一只一米多长的鲨鱼吸进嘴里了。 可见这样生猛的石斑鱼,在海底是如何的称王称霸。 绝对是海底食物链的顶端鱼类! 人家凭本事把自己吃到这个体格子,可不是为了让人猎杀的。 从它死不瞑目的眼珠里,能推测出它距离死亡时间应该不超过八个小时。 送鱼来的海达雅克部落小伙子见到神女后,面红耳赤,磕磕巴巴的给她介绍: “神女,这种的鱼的鱼肉非常鲜嫩,煮出来的鱼汤都是甜的,平时是很难抓到的。” 还一再强调,别看人家个子大,鱼肉一点都不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