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中原王朝失燕山,朝野上下念不完-《铜人图》


    第(2/3)页

    郓王父亲、长兄、九弟全都是皇帝,但他自己的皇帝却做得却曲折不断非常的艰难,在世人的眼光中很显然显得狼狈不堪,自己也是灰头土脸。在他的父亲徽宗赵佶皇帝在位的时候就有许多不合符和民意的时候。沈姑姑今日既然有如此一问,却是他断不清的事情,一听就大感头痛,低了头无话可说。

    沈姑姑见郓王不语,长吁一口气,道:“童贯钢筋铁骨,武功盖世,又手握重兵,好在对朝廷还算死心塌地,在国家危难之际没有反叛,自知罪莫大焉,伸头就戮。我痛惜之余,总算也聊感欣慰,对这孩子的一切埋怨这才淡了。

    “李宪、童贯就像两匹被纵控不当的野马,神骏异常,又桀骜不驯。又象两个象棋子,既能冲锋陷阵,又时不时硌了自己的马腿,做了对方的炮架。其错漏既在他们自己,更在骑乘者或者弈棋手。两人际遇,令人唏嘘。

    郓王刚才无话可说,听沈姑姑说到象棋子,眼见章潇伤心,赶紧岔开话题:“姑姑不亏是大宋棋代招,步步不离将军。”

    沈姑姑却转向章潇歉然道:“章姐姐,我今日并非刻意为李宪、童贯开脱,而是要提醒后生小子,疆场决杀,并非全决于战阵,而更在于养兵。既要养得如龙似虎,更要号令如一,时时有驰骋疆场之心。‘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养兵千日,要久久为功。既要养身,更要养勇,特别享太平日久,容易忘战、不知战而怯战、不能战。

    “大宋立国以来,一直强敌环伺,虽然多行仁政,物阜民丰,国富兵强,却解决不了边关之急,实是因为养兵与用兵之困总不得索解。

    “自庆历新政到熙宁新政,变祖宗之法,都是举步维艰。范仲淹还好,及至到王安石、章惇两位丞相,更是毁谤缠身。如今值此多事之秋,更该知道国事之难,有时候忠奸之际竟是难以区分。后生小子无论前途如何艰险,都要在关键时刻把握住利国利民,以苍生为念,平和天下。弃疾,你怕不怕难?”说到后来,却又转向了弃疾。

    弃疾正听得认真,突然听沈姑姑一问,不敢贸然回答,略加沉思,道:“当年老帅宗泽为河北义兵都总管时收拢义军,盗可使为兵,威名赫赫,使来犯金兵闻风丧胆。如今有李宝爷爷、张荣师叔一直在北联络义军,抗金活动不断,颇有声势。前辈筚路蓝缕,已趟出了路子,将来弃疾参加义军,坎坷道路的泥泞大坑,只是要走得艰苦劳累些,那突如其来的陷阱才应该更加留意。弃疾以后临大事,必将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却也没有什么好怕。”

    郓王文武全才,识见极广,弃疾时常多受其教导。而爷爷辛赞更是自小对其全力栽培。宗泽、李宝、张荣等英雄壮举听得多了,早已有心向往,此时对答如流,就像准备好了一般。弃疾记忆力惊人,典故轶事闻而不忘,此时他心还不在文章,以后写诗填词信手拈来,无不恰当妥帖,很见功底。

    众人见弃疾少年老成,人小志大,除祖父辛赞师父燕堂外,均是啧啧称赞。

    沈姑姑再拿起《枪棒要术》,对九儿道:“以后跟随李宝爷爷历练,此书便由你保存。”转首再向郓王道:“枪棒要术所练者极多,特别是大宋军中。但因为是军中之秘,窥全貌者却极少,照书习练毕竟又不一样。此书关乎军中之武成败,怀英、弃疾要如照书习练一样好,便着落在你身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