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淮西之变后,我们再有郦将军做内应,先通过刘豫交好完颜宗翰(粘罕),多向粘罕亲信高庆裔贿赂,又由虚中撺掇完颜宗磐等出面,以贪赃罪将高庆裔处死。粘罕乃阿骨打堂兄国相撒改长子,功劳最大,但继位无望,为继续专擅朝权,既阻完颜吴乞买传位亲子宗磐,又阻止了阿骨打四子完颜宗弼即位,与宗磐仇恨本来就大。粘罕亲信高庆裔既死,自觉大势已去,当年便抑郁而终。这里多半是虚中与郦将军使间的功劳。 “虚中与郦将军当真能干,竭尽手段,再于绍兴八年,由完颜昌(完颜挞懒)、宗磐、宗隽主和,将河南与陕西之地和议奉还,第二年竟自成真。金国当今皇帝完颜亶养父完颜宗干对此极为恼怒,会同完颜希尹杀死宗磐、宗隽。可惜我大宋朝内有秦桧私通金兀术,而河南、陕西归还之地不守,最终又被金兀术所夺。虽然挞懒再使反间计让金兀术杀了希尹,但他自己也因反金投宋失败被杀。” 其实金国和议归还河南与陕西之地,宇文虚中与郦琼无疑居功至伟,然而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金国完颜昌。完颜昌能通宋反金,另有一更为紧要的人物,乃是徽宗二女荣德帝姬赵金奴,靖康皇帝赵桓的同母妹妹,原为宋左卫将军曹晟之妻,靖康之难被虏后,分派于金皇室子弟完颜昌为妻。赵金奴本来高华显贵,又才貌双全,完颜昌极为喜爱,也因此更加倾慕中原繁华世界与灿烂文化,不久便被策反,极力维护大宋周全,二人婚后不久诞下两子。 说到完颜昌之死,郓王好生痛惜,但赵金奴下嫁却由靖康之难所致,自然难以启齿,便略过不提。 郓王顿顿再道:“张浚丞相长于大局,短于行事,尤其气量狭窄,做事武断,用人不当,许多自谋大好局面偏偏又毁于自己。赵鼎稳重有余,奋进不足。二人均不如李纲,不足以挽大宋狂澜于既倒。可惜李纲又被羁绊,但这三人都是我大宋难得的好丞相,总能鞠躬尽瘁,忠心谋国。 “最可惜老帅宗泽足以谋国用兵,及时乘锐而可以立功,养威持重而后能有为,李纲丞相最服其能,却壮志未酬身死。靖康之难,金人逼二帝北行,宗社失主,宗泽一呼,而河北义旅数十万众云集响应。有道宗泽用兵,盗皆为兵;杜充用兵,则兵皆为盗。我们也要象宗泽老帅,能让河北义旅勇于抗金,这就拜托张荣收拢联络了。 “淮西之变,郦琼被逼投齐虽然不该,张浚丞相措置不当才是起因,秦桧对内挑拨、对外勾结更是缘由。吕祉不是奸人,但受秦桧迷惑,屡屡挑拨,身死有因。当年赵鼎为左相,张浚为右相,秦桧为枢密使,唆使吕祉挑拨赵鼎与张浚,连皇上都说‘他日张浚与卿不和,必吕祉也。’后来赵鼎与张浚言语不和,也是向皇上道说:‘臣初与浚如兄弟,因吕祉离间,遂尔睽异’。后来吕祉到淮西抚军,优厚王德,密告郦将军,弄到不可收拾,以致自己身死。 “与吕祉挑拨不同,当岳飞离军为母守丧,张宪主军,张浚恼怒,亦安排兵部侍郎、都督参议军事张宗元抚军。张宗元到后感于岳飞手下忠勇,汇报‘将帅辑和,军旅精锐,上则秉承朝廷命令,人怀忠孝;下则训习武技,众智而勇’,朝廷大为释怀。与吕祉同是抚军,一场潜祸却消于无形。 “若计胜败得失,淮西之变虽有四万人马反戈,但人人均作权宜之计,金国更怕伪齐因之尾大不掉,立时遣散。后来赵鼎为相,用间谍一一联络,这班人马结队归回,也损失不了多少。我还再因此得以安插郦将军卧底,后来再有机会救了亳州满城百姓。宇文虚中、郦将军等搅动金朝廷和战之争更胜我朝,完颜昌因而反金投宋,宗翰、宗磐、宗隽、希尹等均在此一波内争中身死,金兀术自此独木难支。淮西之变前后间谍之战,我们大可言胜。 “我大宋自太祖立国即处四战之地,向来强敌环伺,纷争不断,互相间少不了谍战计谋。太祖在对后蜀、南汉、北汉、南唐的作战前,均派间谍收集情报。种世衡以法崧为间,绝妙地除掉了西夏两员猛将,激起了西夏内乱,轻易便保证了边关安定。 “我上至朝廷,下至百姓,朝野内外,前线后方,均重用间防间。朝廷亲将《孙子兵法》列为《武经七书》之首后,不光军人崇间,即使是文人谈间论谍者日见增多,直登大雅之堂,将‘士大夫耻于言兵’之风一扫而空。欧阳修、苏洵、苏辙、司马光、沈括、梅尧臣等人也纷纷撰文专论和注释《孙子兵法》,主张‘多养间谍之士,以为耳目’,‘厚赏以精间谍’。曾公亮《武经总经》、许洞《虎钤经》、陈规《守城录》、何去非《何博士备论》及梅尧臣等数人《孙子兵法》注本,与唐代《李靖兵法》及我祖师阮逸所著《李卫公问对》相映成辉,均对用间与反间有精辟独到的见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