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来自时代周刊的专访-《我的黑科技会自己动》


    第(1/3)页

    第102章  来自时代周刊的专访

    春城理工的校园。

    林云和斯托芬教授应邀而来,就着湖光山色的美景。

    迎面相对的,是被余霜盯着的时代周刊记者和摄影师。

    “您好,我叫雪莉!”

    清脆悦耳的声音,从面前的金发女子口中发出,随之而来的还有一张精致的名片。

    “采访开始前,我就准备提出的问题,先跟你们确认下,林云同学您看可以吗?还有斯托芬教授。”

    雪莉问候地笑了笑,没有被身周的大阵仗吓到。

    时代周刊的采访,本来就行走在第一线,便是中东烽烟四起的战场,周刊记者也没少客串战地记者角色。

    “直接开始吧,没什么不能说的。”

    林云笑了笑。

    反正不能说的,之后余霜肯定会帮忙处理,那加快流程就是。

    “我也没意见。”

    斯托芬教授有些神思不属,他仍在思考着材料统一标准模型如何落地,至少也要能达到整合单一材料的程度。

    “好的。”

    雪莉把身上的录音笔打开,放在显眼位置,开始第一个问题。

    “材料统一标准模型,预计什么时候完成,它对于社会生活的改变,又有哪些呢?”

    “请?”

    林云把这个问题,交给了斯托芬教授,他才是大多数民众熟知的顶尖学者。

    “准确的说,我假设的理论模型,是一个初步猜想,且没有达成例如石墨烯材料的适配验证,所以在完成方面,需要走很漫长的路。”

    斯托芬教授拿得起放得下,并不在意他的失败。

    何况,这也不算失败。

    “那这个科研进程,对科技生活的影响,是否会起到正面作用,比如林云同学率先提出的石墨烯新构型?”

    雪莉婉转着曼妙身姿,侧面朝林云露出了美妙曲线。

    “前沿理论的突破,当然会带来积极影响,我们可以想象,在材料无限的世界,能源信息方面,都能带来长足进步,乌托邦时代不再是幻想。甚至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海底世界,巴比伦空中园,在我看来,也是某种未发现的新材料新能源,或者二者结合所导致。”

    斯托芬教授,转行说起了童话故事。

    “那可以是石墨烯吗?可以继续选择电池吗?”

    雪莉很聪明,把话题集中到民众想要了解的事情上。

    “可以的话,我会接着努力。”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