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李翊啧啧两声,竟然笑了,只是带着几分寒意。 “汝死期将至,尚不自知啊。” 王垕如遭雷击,被这话吓得肝胆俱裂,连连叩首。 “大人何出此言?” “小人愚昧无知,求大人为王垕指点迷津。” 李翊这时候才想起来,王垕不就是被曹操那个“欲借汝人头一用,以安众心”的那位吗? 还流传出了一句千古名言—— “汝死后,汝妻子吾养之,汝勿虑也。” 这项权谋的原理就是,军中粮食不够,曹操便让王垕少分粮食。 导致了军中士兵不满,纷纷怨恨曹操。 曹操便甩锅到王垕身上,说是他贪污军粮,于是当众斩首。 士兵们信以为真,觉得曹操是真心待他们好,于是个个奋勇作战,攻破了城池。 这道计策不可不谓毒辣,成功地转移了矛盾。 与李翊的妙算人心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曹公欲借汝人头安抚众心,汝岂不是死期将至吗?” 王垕听罢,顿时汗流浃背,如坐针毡。 难怪方才他一直觉得忐忑不安,原来果然是有陷进在这里面。 “我……我我是主公的心腹官员,跟随主公多年,主公怎会害我?” 尽管心中已经信了七七八八,可王垕仍是不敢承认这个事实。 如果曹操真的要安抚众心,为什么就不能选个别的替死鬼,非要选他这位跟随多年的老臣呢? “正因为你是跟随主公多年的心腹之人,所以才要杀你。” “啊?” 王垕更加疑惑,这是什么逻辑? 越是忠心的越要杀? “因为这样你的死才有价值,才能够服众。” 李翊一语道破真相。 说白了, 如果曹操安抚众心选的是个官小儿的,或者说是跟自己关系不够好的。 那杀了根本不痛不痒。 相反, 如果是一个跟随自己多年,忠心又有能力的,杀了才更加能够使众人信服。 王垕听罢,磕头如捣蒜: “先生救我!先生救我!先生救救我……” 这样死的实在太过憋屈,王垕根本接受不了。 “汝先起来吧,我自有法子救你。” 李翊为何要救王垕? 第一, 曹操也是人,他杀王垕不是没有愧疚的。 “汝妻子吾养之”虽然经常被拿来玩梗,但的的确确是曹操对王垕的补偿。 所以曹操在杀王垕时,说话也是尽量简洁。 一句“欲借汝人头一用,以安众心”就完事了。 尽可能地让他死得体面一点。 说到底,杀王垕也是曹操的万般无奈之举。 官大能力强的,曹操肯定舍不得。 官小的又不能服众,所以只能折中选择王垕。 第二, 李翊在尽可能地拉拢曹营众人,王垕虽然官职微小,但却是曹操的心腹。 而且他临死之时,仍然保持了对曹操的忠心。 一句:“曹公保重,王垕告辞!” 体现了他的责任感。 因为他也明白,自己不死,曹操无法激发出士兵的战斗力。 这也符合李翊用人的标准,人品第一,能力其次。 光凭这两点,便值得李翊救他一命,将他拉拢到自己身边来。 “你现在仍旧按照主公吩咐的那样,以小斛分粮。” “我带着粮食去面见主公,主公自然撤回命令。” 自己撤和曹操主动撤是有本质区别的。 王垕幡然醒悟,向李翊叩首道: “先生的救命之恩,王垕永生难忘。” 第(2/3)页